科學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自開播以來就備受關註,在眾多腦力高手之中,不乏低齡小選手,他們的驚人天賦是大多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專家告訴您,其實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優勢,只要有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您家也能出個與眾不同的“小天才”。
  特邀專家 李葉蘭
  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副教授
  特邀專家 李 欣
  北京勵步國際兒童教育幼兒教育項目總監
  抓住寶寶的“機會之窗”
  在早教界有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關鍵要看家長如何去發現和挖掘。雖說對於新生嬰兒來說,“極端優秀”的特例僅僅占到很少一部分,90%以上的孩子都是有潛質的“普通人”,但就是這些“普通孩子”,完全可以通過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變得“越來越優秀”。
  一般來說,每個新生的寶寶都會有八大智能——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省智能、音樂智能、自然觀察智能,這8項智能都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可能某種能力特別突出,有的孩子比較平均分配。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這八大智能都是優勢智能帶動劣勢智能的發展,即便想要調動孩子某些方面的突出潛能,也不能單一地進行“偏科”培養。
  如果家長想要發現孩子的具體“潛能”所在,並能激發其逐漸發展為“顯能”,就要抓住他們成長髮育過程中的“關鍵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機會之窗”。這個時間段通常在孩子0-6歲之間,如果錯過了最佳培養時期,“窗子”就會關閉,這時如果再想要開發寶寶相關方面的能力,可能就要多花費十幾二十倍的時間和精力了。
  儘管判斷孩子到底具有哪些天賦並沒有確定的考量標準,可是細心的家長可以通過寶寶日常生活中的小表現來進行初步判斷,或許他(她)今後並不會成為舉世矚目的“小神童”,但抓住他們的潛能所在進行科學的引導教育,也會讓您家的寶寶變得與眾不同。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潛能
  無論寶寶有哪種先天的優勢潛能,天性得到釋放也是需要條件和環境的,這就要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時具備一雙隨時發現的慧眼。
  就拿最簡單的塗鴉游戲來說,如果寶寶在完成時會把畫出的水果、汽車按照大小、數字進行整齊排列,一般表明其邏輯智能比較突出;如果寶寶完成的作品十分抽象並能繪聲繪色講出自己所畫的內容,那麼他的想象力則是令人稱贊的;如果寶寶在繪畫時,經常會根據不同的色彩對比進行恰當搭配的話,那麼他很可能就具有一定的美術天賦。
  不過我們也提醒各位家長,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各個方面的潛能尚未發育完全,家長可以讓孩子進行自由探索,適當地選擇一些符合孩子天性的游戲和互動,尊重孩子的天性,註重能力的培養而非技能培養,不建議家長過早讓孩子學習鋼琴、小提琴、繪畫技法等過於“定性”的技能。因為有時他們展現出來的“特長”,並非是以後自己願意選擇的領域。
  這時應該做的就是,讓孩子繼續肆無忌憚地塗鴉,給孩子播放世界各地不同風格的音樂,給他們創造自由的發揮空間。另外,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其實家庭給他們最好的禮物就是溫馨良好的成長環境和父母盡可能多的陪伴。
  即便發現自家寶寶有“天賦”,也不建議家長在孩子6歲之前有過多具體的培養計劃,只需要基本遵循以下幾點即可:
  A、選擇:最好遵循孩子意願按照孩子的興趣協助他選擇,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B、堅持:一旦培養了孩子的某些愛好,就要鼓勵並支持他們堅持下去——堅持最初選擇的愛好,不光可以培養孩子的技能,還可以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品質。
  C、目的:選擇學習某些技能或知識,並不是為了可以成名成家,更加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培養一些愛好,豐富孩子的視野。有充分的互動才能更好地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感受家人的愛,這也有益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音樂智能
  ★喜歡經常主動伴隨樂器的彈奏唱歌、跳舞。
  ★傾聽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響,並能準確根據聲響判斷出是什麼樂器發出的。
  ★對於影視劇中經常播放的歌曲旋律能準確記憶。
  常見培養誤區之“替家長圓夢”
  專家點評
  “我小時候就想學鋼琴,但是沒學成,現在家裡有條件了,就讓孩子來替我圓夢。”媽媽說。
  “我就是想學跆拳道,媽媽卻非得讓我彈鋼琴,可我一點兒都不喜歡。”孩子說。
  其實,以上這種情況是目前中國式家長在給孩子報興趣班時最常見的一種做法,也是最常見的誤區。
  一到周末,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群群孩子垂頭喪氣地奔赴在音樂、美術等各個“興趣班”之間,他們大多是聽從了父母的意願。而這裡面的不少家長,其實就是讓孩子在替自己“圓夢”,把自己曾經未完成的夢想和愛好強加灌輸給了孩子。
  這種情況除了會使孩子的興趣點扭曲外,還會造成他們發展教育方向上的偏差,長此下去更會對孩子性格的養成也有負面作用。
  因為如果孩子一直在家長的強迫之下做一些自己並不想做的事情,首先就剝奪了他們的選擇權,給孩子帶來強烈的壓迫感,也會使得他們的逆反心理越發嚴重,有可能使孩子因逆反而拒絕本來可以獲得發展的天賦。而且通常來說,一個人在幼兒時期造成的心理問題,往往會伴隨他們一生,造成揮之不去的影響。
  語言智能
  ★善於用語言描述所聽到的各種聲響。
  ★對於比較熟悉的睡前故事,家長故意講錯內容或者更換了裡面的某個詞彙,孩子就會明確指出並加以糾正。
  ★喜歡把故事講給別人聽,而且講得聲情並茂。
  常見培養誤區之“制訂過高的目標”
  專家點評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最近發展區”,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努把力就能夠著”的能力水平。
  有不少急功近利的家長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能夠成材,就不斷在培養過程中加碼,給他們制訂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拿認識漢字來舉例,可能這個孩子的接受能力每天只能記住5個,努把力的話可以提高到7個,但是家長卻要強迫孩子達到10個字的記憶量,我們說這就是家長忽略了孩子的“最近發展區”。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嚴苛責備,應該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緩衝期”並且根據他們自身的能力進行目標調整,否則,長時間下去,會對孩子本身自信心的塑造產生嚴重影響。
  身體運動智能
  ★喜歡運動,身體平衡能力很好,四肢協調能力強。
  ★動手能力很強,很多東西都一學就會。
  ★善於模仿影視劇中人物的造型、動作或對白。
  常見培養誤區之“目標過於功利”
  專家點評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寶寶出類拔萃,但這也要遵循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孩子來說,進步與否應該與自身進行比較。
  有些家長特別享受自家寶寶在同齡人的比較中“橫掃一切”的感覺,從而無形中讓孩子背負上使命感和責任感,不管是成名成家的期許還是萬眾矚目的榮耀,擁有某些方面的突出潛能固然是好,但基本上都是讓孩子在業餘時間中更加刻苦用功,甚至喪失了許多同齡人應有的快樂而達到的,過於功利性的培養會讓孩子過早失去兒童的天性。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最正確的培養方式就是根據孩子的意願選擇他們的興趣愛好,但又不要求這些愛好成為孩子今後謀生的技能,“孩子未來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職業,我們只是想給他們創造一些更好的平臺和環境,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這是家長最正確的教育模式。
  其它智能也能發現
  空間智能——
  ★善於辨別方向,極少迷路。
  ★乘車時,對經過的站名或路標記得清清楚楚,並向你提起什麼時候曾經來過這個地方。
  ★喜歡東寫西畫,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種物體。
  數理邏輯智能——
  ★圖畫游戲時,所畫內容呈現會有一定的規律性(比如畫10個蘋果,就會按照數字整齊排列)。
  ★喜歡把玩具、積木等分門別類,按大小或顏色放在一起。
  ★喜歡提些怪問題,如人為什麼不會飛等等。
  人際交往智能——
  ★在於父母朋友交流的過程中,能善於覺察他人的情緒變化,並能調整自己的行為應對方式。比如看到父母表情嚴肅,就會貼心詢問“你今天是不是不高興了”。
  ★面對陌生人時不怯場,同樣願意與之說話交流。
  ★對人記憶深刻並將人進行歸類,比如看見陌生人時會說“他好像某某人”,看到許久不見的人時會說“他跟上次不太一樣了”等等。
  自省智能——
  ★善於把行為和感情聯繫起來,如說“我是因為生氣了才這樣乾的”。
  ★善於判斷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比如對於一次沒有完成的任務會及時調整操作方法。
  自然觀察智能——
  ★善於辨別出物體之間的微小差異。
  ★喜歡擺弄花草、逗弄小動物,而對一般的玩具興趣不大。
  本刊記者丁姍姍
  來源:《科學新生活》第762期 生活焦點【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小小神童 尊重天性不拔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c51ocga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